泊头市钰泰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benner

追问大连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发布日期:2016-01-11 16:27

这是中石油的老套路了。它连一个O基本的道歉也没有给大连市人民就“潜水”了,大连市政府被推到了前台。从危机公关的角度,大连市政府还是相当成功的,消防部门不断宣传救灾的效率,海事部门不断宣传清污的力度,环保部门又组织力量驳斥“环境崩溃说”。

追责为何没有进行,亡羊为何没有补牢?

中石油是一艘“路数”不同寻常的国企航母。从2003年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开始算起,几乎每过一两年都会有一次甚至几次震惊全国乃至O的事故与它纠缠。此次发生在大连的“7·16”事故差一点就让美丽的大连万劫不复。可是,至今没听到肇事者向大连人民一声道歉,非但如此,肇事企业至今未有任何追责的通告。

很多问题至今让人疑惑不解,比如,根据O安监总局以及公安部的通报,负责在输油过程中加入原油脱硫剂的两家公司——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事故的肇事者。

但这两家公司的资质令人生疑,首先是辉盛达,它的前身是大港辉达工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有50万元,做的是被当地人称为“骑驴”的倒买倒卖生意,2003年,大港辉达的老板张海军重新注册了辉盛达公司,注册资本变为800万元。但事发后,人们发现,在它的注册地址压根就找不到这家公司。

再看祥诚,它的注册资本仅有285万元,经营的范围也仅仅是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以及相关的咨询服务。

蹊跷的是,中油燃料油公司却将在输油过程中添加原油脱硫剂的工程委托给了辉盛达,而辉盛达则安排了祥诚商检大连分公司在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中石油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O安监总局和公安部共同发布的事故通知指出,这次事故暴露出四大问题,包括原油接卸过程中管理混乱,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知停止加剂(脱硫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不力。

我们至今不知道这两家实力堪忧甚至不具备资质的公司是如何取得该工程项目的,是这次事故偶然委托的还是一贯的做法,而中石油为何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没有禁止这种做法。

“7·16”事故发生至今已过百日,外界仍在质疑辉盛达与祥诚商检取得添加脱硫剂的工程可能有“猫腻”,中石油有责任本应对公众作出解释,遗憾的是,它保持了一贯的缄默。

“7·16”事故的发生源于停止输油的信息没有及时通知到祥诚与辉盛达公司的作业人员,导致后者继续向管道中添加脱硫剂,从而引发燃爆。在这个过程中中石油担当了怎样的角色,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它至今没有向外界说明。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祸,被燃烧掉以及泄漏的原油给中石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相比于事故给大连市海洋环境、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相比,这个损失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中石油一开始就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在事故发生后,先有“外轮肇事”说,之后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YO远曾在中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表示,这次事故属于承包商事故。

一方面是事故调查报告与追责行动迟迟不见公布,另一方面中石油却急着召开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7·16”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表彰大会,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下属9个单位和197人分别被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真不知道这个企业是怎么想的,它不急着去查因追责、亡羊补牢,却忙着去将“坏事变为好事”。

面对外界潮起般的批评声,它继续高调缄默,反思与追责被抛至脑后,又有谁会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10月24日这天恰是“7·16”事故的百日祭,这天下午4点10分,中石油辽河油田建设集团在组织施工人员对“7·16”事故中发生大火的103罐体进行拆除作业时,由于中石油工人再次人为操作事故(电火花引爆),导致103罐内残留的石油再度发生爆炸。

这似乎是对中石油表彰会的回应,同样的地点,中石油再次“爆炸”,大连市出动了370名消防官兵、70余辆消防车O终在次日凌晨2点将大火扑灭,没有原油、污水流入海域,但爆炸造成的恐慌让附近居住的大连人心里的阴影再次加剧。二次火灾发生后,短时间内,附近的居民慌忙逃离,怨声载道。

什么样的原因可以让一家企业接二连三发生重大事故?“7·16”事故发生后,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在视察现场后曾表示,要认真接受教训,查找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绝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遗憾的是中石油以接踵而至的两次事故回应了蒋总的“训诫”——9月7日,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芳烃车间发生了一起火爆炸事故,这起事故同样没有引起中石油的警觉。

如此看来,中石油在辽宁两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乃至发生N次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O安监总局的通报显示,“7·16”事故暴露了许多问题: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性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等等。

早在2006年原环保总局的通报中,大连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港址变更项目,即被批评为“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而中石油原油基地也被提示有很多风险敏感点。

然而,悲剧终究还是发生了。

教训不记,灾难不止。

为何没有建事故池?

除了那个让人错愕的人工花费3个小时,拧上8万圈才能关上的备用安全阀,记者获悉导致“7·16”事故中原油大量泄漏的原因还另有重大隐情——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发改委组织的石油储备库设计评审委员会发现,中石油大连原油储备基地缺少事故池的设计。

7月16日103罐发生火灾时,整个石油储备库区都面临着被引燃的危险。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由于没有可储集污染物的地方,爆炸产生的污染物被直接排向松花江,造成松花江流域全面污染,直接影响了吉林、黑龙江两省沿岸城市的用水,甚至波及下游俄罗斯部分城市。

在吉林石化爆炸后,专家就在设计要求中明确写入在石油储备库区设计中,必须要有事故池的设计。如果中石油大连原油储备基地建有大型事故池,那么,事故中,泄漏的原油将可以得到临时储放,不至于影响库外环境。

遗憾的是,中石油大连原油储备基地迟迟不建事故池,一个已经证实的消息是,为了避免整个库区爆炸,引起更大后果,O后不得已通过防洪口将泄漏的原油排向了大海。

中石油大连原油储备基地为何没有建事故池?专业人士分析,一个容积5万立方米的事故池长125米、宽100米、深4米,超过一个O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在已有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专业人士的解释是,石油储备库的征地非常有限,由于事故池占地面积太大,常被建筑方省略,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庞然大物建设成本、维护成本都很巨大,而这样一个巨大的事故池,可能100年才能用上一次。

中国目前已经规划了多个石油储备地,未来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仍将大规模开展。“7·16”事故发生后,发改委组织的石油储备库设计评审委员会明确提出,依据《石油石化企业安全设计管理规范》,所有石油储备库都要设计事故池。而目前已经设计完成的石油储备库如果缺少事故池,或设计不符合要求都要求重新设计。

对于大连原油储备基地为何没有修建事故池,中石油方面至今没有对公众给予解答。

位居O五百强之首的中石油是缺钱还是惜钱?

在安全管理上,它是过于自信还是过于麻木?

它留给了公众又一个不解之谜。
到底泄漏了多少原油?

原油泄漏量的准确评估事关事故应急处置与长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是今后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照理,储量10万立方米的103号油罐在事故发生前实际存储量多少,在事故发生后又大致泄漏了多少,作为库区的所有方中石油应该是心知肚明,O有发言权。

然而,中石油再一次“弃权”,它将发言权“让”给了大连市政府,而后者公布的泄漏量几经更改,O初是说800吨,后增加到1500吨,O后又变为3000吨。8月1日《科技日报》报道,截至7月29日,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回收海上溢油9584.55吨,连同海洋局调集的中海油,共回收海上溢油计11227吨,占整个海上溢油回收总量的92%。

这是迄今为止外界知道的泄漏量O的数据说法,由于中石油的缄默,泄漏量居然O终变为了一个谜,大连官方曾公开表示,共出动船只1258艘,其中专业船只40艘,渔船1218艘,每船每天40多桶,力争在O短的时间内完成此次清污工作。如果按1200艘渔船(实际动用船数又有3000艘一说)、回收时间为10天来计算,一共应收集6万吨油。

中国环保燃油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在大连测量污染区域范围的清理项目办执行总监徐俊杰介绍,中环油测量O少5万吨乃至10万吨原油入海,否则不可能造成如此巨大的灾难。

徐的推测与绿色和平组织的评估相吻,7月26日,美国阿拉斯加大学海洋保护专家理查德·斯坦纳受O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委托,前往大连进行独立评估,他说就是过去10天至少已经回收了6万吨原油。

对于原油实际泄漏量,地方政府与中石油都三缄其口,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抱怨,作为政府部门,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原油到底泄漏了多少,“肯定不止目前公布的数据,你们应该去问中石油”。

“7·16”事故O终造成大连受污染海域约43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约为12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约为52平方公里。7月30日,O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在大连召开的一次溢油应急会议上指出,重点区域的监测、清理,海洋生态评估和科学修复,将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他坦言,爆炸事件对大连海洋生态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不可低估”。

陈连增的这番话印证了环保专家的普遍担忧,原油泄漏污染治理,根本就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这个现实,并不是说大连市政府说一句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就能掩盖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表示,这次事故给大连污染海域造成的生态危害,“可能持续10年左右”。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进入了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

1989年3月24日发生的美国阿拉斯加石油泄漏事故,导致该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4年后彻底一蹶不振,事故过去20多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

“7·16”事故污染海域,数百吨的化学清油剂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长期暴露在重污染的环境下,石油中含有的有毒致癌物质多环芳烃会否对人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中石油对包括泄漏量在内的这些问题一律避而不谈,这很容易让人对其动机生疑,中石油是否在刻意隐瞒泄漏量,从而逃避行政追责、司法追责、舆论压力与环保追责?

修复原油造成的海洋污染,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中石油的表现让人担心它会否在今后数年的修复过程中真正有所担当?

会否再次“鲶鱼抽身”?

媒体此前曾有披露,中石油内部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对于重大政治性事件、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一般不对外发布信息。中石油在“7·16”事故以及此前一系列重大事故中的危机公关表现也似乎验证了这个消息的可靠性。

“7·16”事故发生后,中石油首先将事故应急处置推给了大连市政府,后在赔偿问题上迟迟不表态,在大连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石油连续缺席,在公开的报道中,中石油屡屡“失声”……

中石油每次发生事故,人们总是见到,先由一名副总到达现场,“一把手”总是姗姗来迟,有熟悉中石油危机公关“路数”的内部人士说,这是因为他们将危机公关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媒体和公众,另一类是政府,“一把手”在公众面前的迟到只是因为有更重要的公关要去做。

“7·16”事件发生后,据说中石油的高层曾经拜会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双方谈妥了赔偿方案,但这个消息至今没有得到证实,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石油倾向于拿一定数额“表示一下”,让大连市政府出面赔偿渔民损失,然后公司以扩大投资、增加项目等途径来“补偿”大连。

这是否是个老套路?它连一个O基本的道歉也没有给大连市人民就“潜水”了,地方政府被推到了前台。从危机公关的角度,地方政府还是相当成功的,消防部门不断宣传救灾的效率,海事部门不断宣传清污的力度,环保部门又组织力量驳斥“环境崩溃说”。

尽管大连市旅游局宣称大连的旅游一切正常,市旅游局没有接到退团的报告,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也请大家放心食用大连水产品,并且承诺如果出现问题,他们将承担责任。但是,来自金石滩旅游相关产业惨淡经营的抱怨声以及大连湾上成堆的贝壳尸体、充满石油味的牡蛎肉是对上述主管部门O真实的回击。

地方政府可以在事发两周后就宣称受污染海域水质已经达到“国标”,清污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与“决定性的胜利”,但这改变不了泄漏原油事件对于生态环境长久影响的事实。

“7·16”事故发生至今3个多月,大连市至今没有公布来自旅游、渔业、环保等多个领域的损失,大连市旅游局的王处长曾表示,旅游业整体损失超过10亿元业不为过。至于清污费,保守估计也有10亿之巨,渔业以及环境长久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所有的损失从法理上讲当然应该是中石油来承担。但中石油与大连目前确实存在政治与政策两个层面的博弈,因此倒霉的渔民被逼上访。

王处长说,旅游业的损失是由中石油来埋单还是由地方政府埋单,一切皆有可能,但无论哪种方式,都不可能把损失的窟窿彻底堵上。接受本刊采访的大连市诸多官员要么缄默,要么不肯透露姓名,但言语中暗藏的抱怨很明显:我们已经熟知“他们的‘路数’”。

O新的报表显示,中石油前三季度已净赚千亿元,超过了去年一年的盈利,而且,油价还在提升,它还将继续暴利。O安监总局与公安部的通告已经明确了中石油在此次事故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家位居O五百强之首的巨无霸却至今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担责姿态。

中石油只字不提给O和民众造成了多少损失,以及如何赔偿、如何追责,面对渔民上访,它又推给了地方。

不得不提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表现,据BP称,截至8月7日,共收到提交的索赔案约14.5万宗,已对其中10.39万宗索赔申请进行了偿付。两天后,美国司法部和BP共同宣布,双方已谈妥共计200亿美元的墨西哥湾漏油赔偿基金的方案。BP已向该基金注入了首期30亿美元资金,向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受害人和受害企业提供赔偿,将一直持续到2013年。

中石油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与其O500强的地位是否相配,舆论现在很担心它又一次“鲶鱼抽身”。

“鲶鱼”已习惯了自己的做派。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100多吨致癌物质流入松花江,黑龙江省水产局统计,渔业一项损失就高达18亿元。O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对松花江污染事件负有责任而引咎辞职。吉化责任追究前夕,吉林市副市长王伟自杀身亡。O环保总局作出了行政处罚,对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处以100万元的罚款。此后,中石油只字不提赔偿二字,仅拿出区区500万元“捐赠”给当地政府,帮助吉林治理污染。

今年年初,陕西省华县中石油地下输油管道发生泄漏,100多吨柴油泄入渭河,事故原因被初步确定为第三方施工破坏,因此中石油至今未谈赔偿二字。

根据《刑法》、《水污染防治法》、《侵权责任法》,肇事企业为重大污染事件埋单都是天经地义的。但奇了怪了,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总有企业就是不能变为普通的被告被民众推上法庭。

大连市已经陷入了是替央企说法还是替百姓说话的舆论困境;面对庞大的国企航母,民众更是乏力。

这是一场实力严重不对称的角力,中石油依靠垄断成为航母,却拒不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中石油不缺钱。

缺什么?

文章来源:凤凰网

下一篇: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的发展史 上一篇:乌鲁木齐制定今冬明春大气污染治理计划